当前位置:首页 - 画家简介 - 名家评论

 

终身托毫素

陈南辉

“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芸芸众生,人人都在追求不同的梦想,南昌铁路局文物办的万长来先生孜孜以求的是“浮生甘淡泊”的艺术境界——
      一头永远飘逸不羁的长发,深沉的目光,衬托出万长来先生的艺术气质。挂在他们家客厅的“春夏秋冬”四条屏轴,构思独特,古意映帘,寥寥三两枝叶,零星几株花草,加上自作诗文的题跋,可谓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一树梅花破寒窗,墨香重彩暧书房;唯我痴情托毫素,饱受甘苦自清偿。”这幅自撰联,无疑是他跋涉艺术丛林的真实写照,是他耐得寂寞、守得清贫、学习至上的心灵独白。
万长来先生出生于铁路世家,因姊妹多,家境清贫。刚成家时,他和爱人住在一间又小又破的板壁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张书桌。剩下的空间被他钟爱的书籍占据。他们的工资除了糊口外,全部购买了学习用品。他没有经过专业学校深造,却凭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求知若渴的劲头,闯进了艺苑。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书画理论,同时拜师于中国当代著名诗书画大家陶博吾先生门下,学习诗书画艺术,深得师长教诲,学有所成。他还得益于启功、陆石、李刚田、查仲林、韩天衡、王梦石、许亦农、傅周海等名家指点,从这些名家身上广泛汲取的艺术养分,使他的诗书画印艺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他的书画印艺术创作往往和他的读者诗词创作联系在一起,常常是由感而发,由情而生,触景生情,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古人常以“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比喻艺术作品之妙,如果没有形以外的感受,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上品。万长来艺术作品的成功就在于融入了一种空灵中略显独兀、孤傲的境界,让诗书画印有机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飘逸凝重,和谐完美。
      他对石鼓文字的研究更是匠心独运,是当今书坛最具创作实力的书法篆刻家之一。石鼓文是先秦周宣王为记载狩猎而雕刻在10个形似鼓状石头上的文字,向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为发掘光大这门古老艺术,万长来虽师承陶博吾,却又不完全局限于陶师的艺术风格。正如陶博吾所说:“不管学谁,学得再像都是奴隶。”他对甲骨、钟鼎、古籀文字等历代碑贴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博采众长,汲取养分,力求创新。他充分利用石鼓文仅存的200余个活字,苦学精研,自编自撰联句163副,是我国目前石鼓文字集联最多者之一。从他创作的对联“鸟鸣古树、鱼处深渊”“君鸣多艺,自异庸流”“人有忧乐,天有阴阳”“中庸之道,左右逢源”“流水四时鸣古乐,夕阳一角导归舟”等集句中可看出他联语内蕴丰富、书写风格的新意境,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书体古朴浑厚,遒劲天成,率真自然,个性张扬。自由多变的线条,使他的心神再现于笔端,其灵魂与观者产生默契的共鸣,可谓当今书坛艺苑一朵独放的厅葩。
      “浮生甘淡泊,终身托毫素。”从万长来先生的自撰联中可窥探到他心灵深处耐得寂寞、守得清贫、学习至上的虔诚。生活的磨难使他立下人生的准则:“立事”必先“立人”。面对拜金主义的冲击,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维护着一个艺术追求者的艺德和良知。


 上一篇:  陶博吾先生题一2009/5/11 11:26:10 [6295]  
 下一篇:  他善于突破自己2008/8/11 8:45:58 [3815]  
 
版权所有2007-2008 万长来艺术交流网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