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 艺术之我见
 
   冬去春来,又是一个鸟语花香,睡莲吐艳的季节,值此迎来了陶博吾先生谢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此时七月的南昌虽然已是仲夏,有些炎热,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洪城翡翠园,却依然丰姿绰约,青山绿水,景色宜人。
  
   就在这美好的时刻,为弘扬中国现代书坛巨匠一代宗师陶博吾诗书画艺术,对此南昌纪念陶博吾先生逝世一周年筹备组和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决定七月十六日上午九时在新祺周翡翠园隆重举行陶博吾遗骨奉安典礼暨铜像揭幕仪式。并同时在南昌美术馆举办陶博吾诗书画遗作展和艺术座谈会等活动。
 
    陶博吾名文,号白湖散人、栗里后人,室“简朴斋”、“三破斋”。1900年7月生于江西彭泽县。1996年6月16日在南昌无疾仙逝,享年97岁。在当今艺坛上陶博吾先生以其人品高洁、艺术精湛、率真脱俗、气魄宏大,独树一帜的鲜明个性饮誉海内外。他是一位视诗书画为生命印记,并将它溶于自己生命中而绝不能分割,体现生命韵律,时代精神的我国最早一辈科班出身的艺术大师和学者。
 
   先生自幼好学,聪慧过人,诵唐诗宋词皆过目不忘,七、八岁能作五言五律古诗,写得一手漂亮的唐楷,十岁通音律,稍长即以诗呜于乡里。中学毕业后,于1925~1928年先后考入南京美专和由吴昌硕先生创办的上海昌明艺专。师从王一亭、黄宾虹、潘天寿、贺天健、诸闻韵和曹拙巢等大师学习书法、国画和诗文。昌明毕业后,便回乡教书育人,业余时间以书法、国画、诗词自娱。
 
    抗日战争时期,他背景离乡,不求闻达,淡泊名利,仍以教书为生,宣传抗日救国。1949年江西解放后,陶博吾先生由樟树调到南昌任南联二中的语文教员。1958年蒙冤被开除公职。1970年被下放到新建县大塘监督劳动,一去又是八年。
  
    几十年来,陶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直到1978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公职,一生坎坷,到此结束。其诗书画成名之时,已是80高龄以后的事情。
 
    陶博吾为人大度,人品高洁,淡泊名利,虚怀若谷,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管生活环境多么艰苦,却始终没有抛弃视为生命的诗书画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临池不辍,苦心钻研,乃至完全达到如火纯青超脱的妙境。
 
    先生曾说过:一个艺术家,不光只会写字作画,更重要的是要多读书,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故,他说不做书匠:“不抄别人的东西,不写别人的东西。对联、中堂等都是写自己的内容”。
 
     他自80岁以后,曾先后参加过《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对联展》、《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等等系列国际国内书画展览,他完全是自撰自书自画的自我作品,就连他在北京、上海举办的个人诗书画展览的所有作品无一件不是自己创作的,所以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说了一句:“陶博吾先生在北京举办的个人诗书画展览,共129幅作品,件件都是自撰、自书、自画的。一句话,他是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的。这样的展览是难能可贵的。”
 
   现在全国名山大川亭台楼阁以及古今名人纪念馆都存有他的墨迹。同时,各种荣誉、头衔也接踵而至。中国书协吸收其为首批会员,并聘为江西省书协顾问。江西省政府在建国35周年文艺评奖中授于他书法一等奖。
 
   他的作品还被许多名作品集中出版,如荟萃了当代48位著名书法家的115幅珍贵墨迹的《名家墨迹》中就收有陶老四幅书法精品,其中石鼓、散氏盘对联各一幅、行书两幅。在陶老晚年的1985年、1989年和1995年的时候,他相继在南昌、北京、上海极为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诗书画展览,震惊了书坛、画坛和整个文化界、学术界,中国书画泰斗专家李可染、启功等人均给予极高肯定。
 
   在书法上陶老极负盛名,善真、篆、隶、行、草。尤以大篆为当代一绝。他曾将极为有限残存的250余个(除同字或死字)石鼓文字集成对联98幅,其内容广泛,意境深远。从而把石鼓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书法用笔,遒劲厚重、拙中寓巧,古朴沉雄,结体奇异,形态生动,内涵丰富,情重趣生,韵味无穷,在不均衡中求均衡,终以个性鲜明而独步书坛。
   
   他的画,受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影响很深。但他师古而不泥古,融诗书画于一炉,博采众长,另辟蹊径,形成了重要的艺术流派,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先生作画,笔恣墨纵,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内蕴浑厚,以其极度简练的笔墨来表现深邃的意境,虚实相生,所作花卉、瓜果、山水、人物构思奇巧,古朴稚拙,形象夸张怪异,似与不似,充分表现出原物内在的气质和生命力。先生设色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做到了艳而不俗,沉着、浓重、典雅、浑然天成。
   
   在先生的诗书画中,以诗的成就为最大,他首先有着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和世少其俦的传统文化修养,以及善于捕捉和表达瞬间情感的卓越才华,其诗均有感而发,感情真挚,有的古朴隽永,有的活泼自然,接近口语,趣味满纸。其诗的体裁十分广泛,既有田园诗、咏物诗,又有题画诗、感愤诗,风格多样,既有陶潜的淡泊,又有李白的豪放,更有杜甫的悲壮和孟浩然的质朴,充分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且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博吾诗存》、《博吾词存》、《博吾联存》、《题画诗抄》、《博吾随笔》、《习篆一径》、《石鼓文集联》、《散氏盘集联》等相继面世和即将付梓出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前无古人 后少来者2008/2/6 7:47:22 [3334]  
 
版权所有2007-2008 万长来艺术交流网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