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留言 |
|
|
 |
网友大名:新志
QQ:未知 |
|
第 13 条留言 是 新志 在 2008/7/7 20:26:46 发表的 |
|
1993年9月我要转业举家回故里。 那时,天气已经转凉,我和爱人商量买了一个当时市面上最好的取暖气送给老人家留念。老人家提笔给我们题写了一个“简朴轩”的斋名,落款为“新志贤弟情尚简朴趣情而雅明志矣”。因为他孙子南强家里挂了一张,所以老人风趣的说:“到威海开个分斋吧。” 如今我请人用红木做成一块扁挂在家中,谨记老人家的教诲。 我转业后始终与老人家保持着电话联系,大概是第二年还给我寄来一副墨宝:“身在市里,心在田里,笑彼追逐,乐我糊涂”,至今挂在我客厅壁炉上方的正中间。 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陶老这样的国宝级的大师为什么对我们是那么的好? 到现在我也没有资格和能力解读陶老,但我坚信总是会有人读懂他的。 他的人格魅力,诗、书、画作品和艺术精神将永存!
|
|
邮件: 没有邮件地址 主页:http:// QQ:未知 |
 |
网友大名:新志
QQ:未知 |
|
第 12 条留言 是 新志 在 2008/7/7 20:25:57 发表的 |
|
后来的几年中,老人家还送我一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个展时与李可染的合影。那张照片很有意思,两位艺术大师都穿着黑色的衣服,都拄着拐杖,一副陶老草书的“寿”字刚好村托在两位老人的身后。当我索要时,陶老欣然提笔在照片背面写下了“新志侄孙留念”,并落款:“陶博吾”。 女儿过生日时,还让南强送来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上款为“王莹曾孙女留念”,落款为“九十四老爷爷陶博吾”。 我有幸成了他老人家的侄孙,他老人家称王莹为曾孙女。
1993年9月我要转业举家回故里。 那时,天气已经转凉,我和爱人商量买了一个当时市面上最好的取暖气送给老人家留念。老人家提笔给我们题写了一个“简朴轩”的斋名,落款为“新志贤弟情尚简朴趣情而雅明志矣”。因为他孙子南强家里挂了一张,所以老人风趣的说:“到威海开个分斋吧。” 如今我请人用红木做成一块扁挂在家中,谨记老人家的教诲。 我转业后始终与老人家保持着电话联系,大概是第二年还给我寄来一副墨宝:“身在市里,心在田里,笑彼追逐,乐我糊涂”,至今挂在我客厅壁炉上方的正中间。 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陶老这样的国宝级的大师为什么对我们是那么的好? 到现在我也没有资格和能力解读陶老,但我坚信总是会有人读懂他的。 他的人格魅力,诗、书、画作品和艺术精神将永存!
那以后,一有时间我们就去看望陶老。每次见面陶老都有一句话:“王秘书,要写字吗?”我也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您已经给我写了”。陶老还有一句埋怨我爱人的话:“又花18块钱买蛋糕。”那一年,老人家还给我们写过一个横幅:“花好月圆人寿”,落款为:“祝新志徐萍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祖父陶博吾九十又四”。 后来的几年中,老人家还送我一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个展时与李可染的合影。那张照片很有意思,两位艺术大师都穿着黑色的衣服,都拄着拐杖,一副陶老草书的“寿”字刚好村托在两位老人的身后。当我索要时,陶老欣然提笔在照片背面写下了“新志侄孙留念”,并落款:“陶博吾”。 女儿过生日时,还让南强送来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上款为“王莹曾孙女留念”,落款为“九十四老爷爷陶博吾”。 我有幸成了他老人家的侄孙,他老人家称王莹为曾孙女。
|
|
邮件: 没有邮件地址 主页:http:// QQ:未知 |
 |
网友大名:新志
QQ:未知 |
|
第 11 条留言 是 新志 在 2008/7/7 20:25:16 发表的 |
|
那以后,一有时间我们就去看望陶老。每次见面陶老都有一句话:“王秘书,要写字吗?”我也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您已经给我写了”。陶老还有一句埋怨我爱人的话:“又花18块钱买蛋糕。”那一年,老人家还给我们写过一个横幅:“花好月圆人寿”,落款为:“祝新志徐萍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祖父陶博吾九十又四”。 后来的几年中,老人家还送我一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个展时与李可染的合影。那张照片很有意思,两位艺术大师都穿着黑色的衣服,都拄着拐杖,一副陶老草书的“寿”字刚好村托在两位老人的身后。当我索要时,陶老欣然提笔在照片背面写下了“新志侄孙留念”,并落款:“陶博吾”。 女儿过生日时,还让南强送来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上款为“王莹曾孙女留念”,落款为“九十四老爷爷陶博吾”。 我有幸成了他老人家的侄孙,他老人家称王莹为曾孙女。
1993年9月我要转业举家回故里。 那时,天气已经转凉,我和爱人商量买了一个当时市面上最好的取暖气送给老人家留念。老人家提笔给我们题写了一个“简朴轩”的斋名,落款为“新志贤弟情尚简朴趣情而雅明志矣”。因为他孙子南强家里挂了一张,所以老人风趣的说:“到威海开个分斋吧。” 如今我请人用红木做成一块扁挂在家中,谨记老人家的教诲。 我转业后始终与老人家保持着电话联系,大概是第二年还给我寄来一副墨宝:“身在市里,心在田里,笑彼追逐,乐我糊涂”,至今挂在我客厅壁炉上方的正中间。 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陶老这样的国宝级的大师为什么对我们是那么的好? 到现在我也没有资格和能力解读陶老,但我坚信总是会有人读懂他的。 他的人格魅力,诗、书、画作品和艺术精神将永存! 那以后,一有时间我们就去看望陶老。每次见面陶老都有一句话:“王秘书,要写字吗?”我也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您已经给我写了”。陶老还有一句埋怨我爱人的话:“又花18块钱买蛋糕。”那一年,老人家还给我们写过一个横幅:“花好月圆人寿”,落款为:“祝新志徐萍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祖父陶博吾九十又四”。
|
|
邮件: xinzhi505@163.com 主页:http://blog.sina.com.cn/wxz505 QQ:未知 |
 |
网友大名:新志
QQ:未知 |
|
第 10 条留言 是 新志 在 2008/7/7 20:22:12 发表的 |
|
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陶博吾老人家的“侄孙”
我第一次见到陶老的时间应该是陶老94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 那天的天气格外的好,上午9点整,在好友南强(陶老之孙)的引导下,我偕爱人、女儿来到南昌市下水巷90号2楼陶老的住所。那天,陶老知道我们要去,一早就在家等候我们。一见面陶老就起身,用那无肉骨突的手有力的拉着我的手,让座,让人倒茶。我当时紧紧拉着老人家的手很感动。 我看到陶老虽然身体瘦弱,但两只并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师啊。 落座后,我仔细环视了陶老的住所,三室一厅也就六七十平米,儿孙三代同堂。陶老居北屋,光线一般。室内陈设四腿饭桌一张,算是他创作的画案,桌上文具也极简单,一个不大的方形圆池砚,几只不象样的毛笔。与桌子相对,设有一张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单人床铺,床头吊绑着一盏孩子用以读书的台灯。 这就是大师的工作室啊!我猛然想起了王兆荣先生为陶老写下的那篇《百年孤独》的文章。陶老给我的印象,是一种握芝怀玉者至深而久的寂寞。 没过一会儿,陶老站起来拿宣纸,南强告诉我,“爷爷要给你写字”,我忙说前几日朋友 已经给了我一副老人家的“奔腾”篆书横幅墨宝。陶老没吭声,只顾倒墨弄笔,我发现老人家写字时非常有精神,与写字前的精神状态判约两人。一副对联很快写成,上联是:“高原射鹿”;下联是:“深渊矢鱼”.上款为“我和我爱人法家正篆”,落款为“九十四老人陶博吾集石鼓文字”。 写好后,陶老用他那细细而尖尖的声音,好长一段时间的解释着石鼓文的事,那一次我才知道什么是石鼓文,很是受益。约1个小时后,又有人来访,我们就此话别,陶老把我们送到门口,邀我们再来玩。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很沉重,象是被人捉到了恭敬之下隐藏着的掠夺之意。
|
|
邮件: xinzhi505@163.com 主页:http://blog.sina.com.cn/wxz505 QQ:未知 |
 |
网友大名:冰枫
QQ:未知 |
|
第 9 条留言 是 冰枫 在 2008/6/5 14:41:10 发表的 |
|
我对作者的石鼓文很感兴趣呢`?
很少见的文字,写的那么有味。 不知道,万长来老师作品在哪有买吗? |
|
邮件: 没有邮件地址 主页:http:// QQ:未知 |
|
|
|
|
|